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党建专栏 > 每周微课堂 | 《大医精诚》摘选(二)

每周微课堂 | 《大医精诚》摘选(二)

发布于:2024-12-06 08:51   文字:【大】【中】【小】
    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汲取传统文化的智慧和力量,我院推出《每周微课堂》传统文化学习活动,通过学习经典,树立医者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
 
 
 
 
    《大医精诚》由中国唐朝孙思邈所著,是中医学典籍中论述医德的重要文献,明确说明了作为一名优秀的医生,不光要有精湛的医疗技术,还要拥有良好的医德,每个医生都应秉承“大医精诚之心”,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原文】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
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
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
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大医精诚》孙思邈
【译文】
凡是品德医术俱优的医生治病,一定要安定心神和情志,
无欲念,无希求,首先表现出慈悲同情之心,决心拯救人类的痛苦。
如果有患病来求医生救治的,不管他的贵贱贫富,老幼美丑,是仇人还是亲近的人,是交往密切的还是一般的朋友,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是愚笨的人还是聪明的人,一律同样看待,都当作至爱亲人对待。
也不可以瞻前顾后,考虑医病下药对自身的利弊得失,维护、爱惜自己的身家性命。看到病人的烦恼,就好像自己感同身受,内心悲痛。
不避忌艰难险阻,不怕月黑夜深,不顾寒暑、饥渴、疲劳,全心全意地去救护病人,没有显示功夫、事迹的心思。
像这样才能称作百姓的好医生,与此相反的话,就是生命的最大的戕害者。
| 医院简介| 联系方式|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