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精湛技术 > 影像学要寻找新定位

影像学要寻找新定位

发布于:2013-09-28 09:11   文字:【大】【中】【小】

    在新医改背景下,影像学要在医院中扮演什么角色?医学模式转变愈加迫切,影像学要怎样适应新医学?未来影像学科如何找到新定位?在日前于湖北省武汉市举办的第七届中国放射青年医师学术论坛上,国内多位影像学专家分析了影像学发展至今所面临的新形势后认为,未来影像学将与医疗过程进一步融合,并成为医院核心竞争力。
■医院对影像越来越依赖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院长郭启勇认为:以内、外科为代表的临床学科对于影像检查的依赖性日益增加;以产前诊断为代表的特殊学科对影像检查的需求不断被认识;综合影像诊断的重要性被临床所广泛认知;大型设备的性能已经成为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知识附加值在影像诊断中也将日益显现。
      新医改带来了医疗市场的井喷效应。“随着医改的深入,普及型设备将大规模应用到二级医院,随着区域中心医院、重点专科和大学附属医院的竞争,高端设备将迅速增加。”郭启勇说。具体到医疗改革对不同影像设备的新需求,他举例道:“未来几年,普通X线设备将全面实现数字化;彩超将在县医院得到普及,手持超声也将在临床普遍推广;CT将由单排向16排,进而向64排128层普及;同时随着国产1.5T磁共振产品的技术工艺日益完善,磁共振将由低场向1.5T逐步转化,并向县级医院普及,科研型高场磁共振将在区域中心医院普及;分子诊断设备也会在不久的将来逐步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与应用。”
■影像应是引导治疗的“雷达”
      “未来的影像学应该与整个医疗过程融合在一起。”中华医学会放射学会主任委员冯晓源教授说:“我们今天已经站在了医学模式改革的门口。未来,个性化医学、精确医学将是新医学模式的核心之一,而功能影像学和分子影像学则是个化性影像医学的核心和基础,所以,我们的诊断模式必须改变,以适应新医学的发展和要求。”
      在冯晓源看来,现在很多治疗手段都是以疾病为中心,而患者的切身感受却位居其后。根据他所提供的一份报告显示,90%的医生并没有意识到长期化疗对患者所产生的副作用,这一结果也凸显了癌症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障碍。“所以,影像医学在今后一定要以人为本,以人的健康和体验为本。”就此,他提出,影像医学应该以预测和预防为先导,以早期诊断为重点,为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和康复医学提供一切与健康有关的,以影像为基础的生物学信息。此外,影像学还应该参与到各种 治疗计划的制定当中,成为各种治疗计划制定中所不可或缺的基础。
      “在肿瘤的影像学方面,我们把太多的精力放在了诊断方面,当然早期诊断,甚至预测性的诊断仍然是我们的主要努力方向,但也不能把影像医学的肿瘤治疗仅仅看做是介入放射领域的事”。对于影像学未来的作用,冯晓源教授打了一个比方:“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影像已经成为肿瘤治疗不可或缺的工具了,没有影像方法的介导,治疗就像失去了雷达和灯塔指引的小船,在茫茫大海中随波逐流。”
■学科融合是必然趋势
      影像学技术已经由既往“辅助检查手段”转变为现代医学中最重要的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目前盛京医院已经尝试将不同学科领域如化学、计算机、生物工程的人才引入影像学科,打造一个新的融合影像学科。融合后的学科具体叫做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样的学科融合能够让我们提供什么样不同的服务。”郭启勇说。在他看来,今天的医学影像科学已经成熟,并由“技术推动”逐渐走向“生物/临床拉动”的阶段,计算机和信息网络的结合有能力发现尚未解决的生物和临床问题,在与非影像探察结合后可以更好地利用影像技术去获得问题的答案,同时能够促进医学知识更新周期加快,知识内涵扩大和知识深度的增加。
      “未来的医学影像应该是低损伤与无损伤的影像检查;能够任意组合提供生理、功能信息;实现存储技术的提高与检查信息量的无限制并可以实时调阅 任意时间的检查信息;提供满足海量数据传输的通讯速度与网络影像诊断的普及……”郭启勇对影像学发展有着自己的期待。

      感想
      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各学科间的融合已是必然趋势。这篇文章,从影像学的视角,探讨了影像学科的未来和发展方向。我院各医技科室可以借鉴本文的思维,制定出适合自己科室发展的新定位。在我院“创建学习型医院”的大形势下,大部分医技科室开展并坚持了每周一次的科室业务讲座、典型病例回顾分析和报告点评,有效提高了诊断水平。无论是磁共振、CT、DR拍片,还是超声、病理等,越来越多的准确及时的报告提供给临床医生,赢得了临床医生的认可和尊重。医技科室可以大有作为,正如本文中所说:“未来影像学将与医疗过程进一步融合,并成为医院核心竞争力。”
(副院长杨少飞)

| 医院简介| 联系方式|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