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健康宣教 > 餐后血糖高危害更大

餐后血糖高危害更大

发布于:2016-06-06 10:35   文字:【大】【中】【小】
      近些年来,我国糖尿病患者增长极为迅速。按照201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发布的糖尿病地图,中国糖尿病患者已经达到1亿人。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我国糖尿病患者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而这一特点却没有被重视。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科教授冉兴无:忽视餐后血糖升高常造成漏诊,高危人群应做餐后血糖筛查。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中国人的基因型、β细胞功能特点等因素使中国患者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流行病学数据表明,82%的糖尿病患者表现为餐后血糖升高。在新诊断糖尿病患者中,有高达47%的患者是单纯餐后血糖升高。
      但是,国内的常规体检、检查一般都关注空腹血糖,忽视了餐后血糖的重要性,往往造成餐后血糖升高而空腹血糖正常人群被漏诊。因此,一些患者直到出现并发症才被发现。
      7.8mmol/L作为诊断为糖尿病前期或糖尿病的重要血糖值,是餐后两小时血糖正常值的上限,同时也是糖尿病的警戒区,因此餐后2小时血糖的检测对于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的诊断具有重大意义。有研究发现,将空腹血糖在5.6~7.0mmol/L、糖化血红蛋白在5.7%~6.5%的人都划为糖尿病前期人群,我国约一半成年人属于糖尿病高危人群。此外,糖尿病的高危人群还包括直系亲属中有糖尿病患者、年龄在45岁以上、超重或肥胖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0.90mmol/L)和(或)高甘油三酯血症(甘油三酯≥2.82mmol/L)、高血压、患有心脑血管疾病、不爱运动或习惯久坐者、用特殊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等。
东南大学糖尿病研究所所长孙子林:目标血糖值要因人而异,在不出现低血糖症状的前提下越低越好。
      由于餐后血糖的升高会显著增加糖尿病的大血管并发症,如心梗、心源性死亡发生风险,并与视网膜病变及慢性肾脏病等并发症密切相关。餐后血糖不仅和药物相关,同时和患者的饮食管理、运动管理密切相关。
      2015年,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制定了《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管理专家共识》,进一步明确了餐后血糖的目标值。具体而言,餐后血糖常规的目标值是不超过10.0mmol/L。而针对新诊断、病程较短、年龄较轻的患者,因为预期寿命较长,为了更好地预防并发症,餐后血糖需要达到更为严格的目标值,应控制在7.8mmol/L以下。因为有证据表明,餐后血糖在7.8mmol/L以上,心肌梗死等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就已经显著增加。
      糖尿病人要关注血糖高,更要关注血糖低,严格控制高血糖的前提是避免出现低血糖。低血糖风险高,一旦出现低血糖就会导致严重的心血管病,甚至死亡。根据最新的指南更新,低血糖的阈值由3.9mmol/L,提升为4.4mmol/L,意味着无论是年龄高、病程长的患者,还是新诊断、病程短、年轻的患者,血糖值不能低于4.4mmol//L。因此,中国糖尿病患者,特别是餐后血糖升高的患者需要牢记三个数字:10、7.8和4.4。
      一般来说,年轻的、刚刚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其餐后血糖控制目标更为严格,不能超过7.8mmol/L。如果是一位老年人,同时又患有其他慢性病,低血糖的风险高,其餐后血糖标准就可以适当放宽,常规目标为10mmol/L以下。在不出现低血糖的情况下,血糖越低越好。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李延兵:餐后血糖影响因素多,患者需定期到医院没血糖。
      空腹血糖影响因素相对比较少,通过对药物的调整等就可以监测和达标。但餐后血糖受影响的因素比较多,包括用药量、运动量、进食量和进食结构等,所以病人在餐后血糖的监测中要每天详细记录。如果餐后血糖不达标,看病时要带上平时的记录,请医生分析不达标的原因,才能调整。
      糖尿病患者何时到医院复诊也是很有讲究的。一般来讲,刚刚调整剂量、血糖不是很高的患者,1~2周复诊一次,三个月左右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如果调整好了,可以三四个月复诊一次。另外,血糖仪应该每天校正,3~6个月到医院测静脉血糖,做一个比对,这样更准确。
| 医院简介| 联系方式|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