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疫情防控进入战时状态以来,我院广大党员积极响应院党委的号召,坚决服从防控工作安排,冲锋在前、担当作为,涌现出了许多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

1月5日2:00,支援藁城一声令下,不到2小时,平均年龄只有20多岁的15名医疗队员完成集结,来不及做过多准备,甚至来不及穿上厚一些的棉服,就义无反顾踏上支援藁城征程。
20多天来,他们在寒冷的冬季,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深入疫区核心区域,为村民采集咽拭子。
医疗队队长张迪是一名共产党员,他说:“接到通知,没有半点犹豫,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医务工作者,这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他们几乎每天都工作到很晚,第二天天不亮就要动身到下一个采集点。20多天里,几乎天天如此。 为了让女队员能多休息会儿,每天任务结束,张迪就会带领男队员,提前整理第二天的防疫物资。脏活累活他更是抢着干,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贴心队长”。
我市先后开展了两次全民核酸检测,我院抽调400多名医护人员,负责7所学校、7个市直单位、1个经济开发区和17个乡镇数十万群众的核酸检测咽拭子采集。
院党委发出号召,广大的共产党员在核酸检测工作中践行初心和使命。院领导班子全部坚守采集一线,院长崔玉红、党委书记武龙光全程深入各乡镇采集点,调配物资、协调人员,为顺利完成采集任务提供保障。几天下来,他们跑遍了17个负责的乡镇。
第一次全民核酸检测,接到抽调人员的通知,48岁的行政一支部书记、档案管理科主任唐会明第一个报名:“我是党员,我先上。”
唐会明在西城乡采集咽拭子,第一天任务结束后,晚11:00,接到通知,剩下2天的采集任务明天1天完成。为了确保完成任务,她动员在医院上班的女儿和别人倒了个班,和她一起去采集点。
凌晨6:00,唐会明带着女儿和队友们再次踏上了去西城乡的路。经过整整一天的忙碌,夜幕降临时,圆满完成采集任务。

53岁的书记助理、院史办主任米英向院党委多次申请,要求加入到乡镇一线采集咽拭子的工作队伍中。院领导考虑到他年龄和健康原因,便没有同意。米英就深入各村,尽心尽力、一丝不苟地做好各采集点的巡查督导和组织协调工作。

护理部内科科护士长庞华卫采集咽拭子
昔日出征武汉,今朝奋战家乡。去年2月,出征武汉的庞华卫、王亚婷、郑月欢,在抗疫一线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今年,她们的身影又出现在全员核酸检测咽拭子采集队伍中。
庞华卫被分派到庞村镇进行咽拭子采集,虽然手已经被冻僵,但她毫无怨言:“武汉战疫让我收获了成长,更懂得了责任和担当。

“现在,家乡需要我,我更应该冲到最前线。相信在大家的携手努力下,能战胜一切困难。”王亚婷说。
郑月欢意志坚定:“这次去乡镇,让我看到了大家的齐心协力,我在为自己的家乡而战。”
工作经验丰富的她们取出无菌长棉签、快速擦拭咽部、将棉签插入培养管、盖紧管口、查对标签、手部消毒,一套采集流程下来不到半分钟……

1月6日,建在我院的定州市核酸检测基地正式启用,日检核酸标本能力达到1万份。
共产党员、检验科副主任王亚娟决定,全科人员停止休班,随时服从派遣和调动。
医技一支部书记、检验科副主任朱瑞宗要求,特殊时期,全体党员要勇敢往前冲。

所有人员无一怨言,积极配合,迅速成立了以共产党员王萌、入党积极分子冯泽元、姜静娜等为主力的核酸检测基地实验组,并设立了党员示范岗,进一步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连日来,他们每天平均休息都不超过4小时。每次从实验室出来,一个个都累得瘫坐在凳子上,加班饭送来,谁也没有胃口,就是想那么坐着瘫着。
他们用无怨无悔的坚守保证了全市核酸检测的正常运行,彰显了共产党员和医务工作者知重负重、攻坚克难的赤诚之心。
病毒无情,人间有爱;勇毅笃定,战无不胜。这样的典型还有很多,虽然他们的姓名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 但他们抗击疫情的意志品质和服务人民的初心使命相同,因为他们拥有同一个响亮的名字——共产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