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界发现锁骨下动脉闭塞性疾病已有一百多年,它曾一度被认为是一种罕见病,人们对它知之甚少。然而,随着医学超声和影像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获得了早期诊断和治疗。近期,我院超声科就诊断了两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
患者一:女性,51岁,反复头晕,突发晕厥入院。
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发现:左侧锁骨下动脉起始段可见大小约19.3×3.9mm的强回声斑,致起始段管腔明显狭窄,>80%,狭窄处血流呈高速五彩血流,PW测:远端测得小慢波(提示远端血流明显减少),左侧椎动脉发育不良,左侧椎动脉血流流速低,收缩期与颈总动脉血流方向相反,舒张期血流方向与颈动脉血流相同。右侧椎动脉血流速度代偿性增高。同时患者左侧颈内动脉前后壁内中膜明显增厚,内可见多个斑块回声充填,以低回声斑为著,致管腔明显狭窄,管腔内血流稀疏,管腔内仅可见窄条样五彩血流通过,最窄处血流束约1.4mm,最宽处血流束约2.0mm,左侧颈内动脉阻力指数明显增高。
检查结论:左侧部分性锁骨下动脉盗血(椎动脉III型);左侧锁骨下动脉起始段斑块形成致管腔狭窄;右侧椎动脉代偿性流速增高;左侧颈内动脉明显狭窄,阻力指数明显增高。
患者二:男性,81岁,头晕、头痛,上肢活动后出现麻木入院。
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发现:无名动脉沿及右锁骨下动脉起始段可见大小约14×4.4cm的强回声斑块,致右锁骨下动脉起始段狭窄,狭窄率约75%,狭窄处血流呈高速五彩血流,PW测:远端测得小慢波(提示远端血流明显减少),右侧椎动脉血流流速低,收缩期与颈总动脉血流方向相反,舒张期血流方向与颈动脉血流相同。
检查结论:右侧部分性锁骨下动脉盗血(椎动脉III型);右侧锁骨下动脉起始段斑块形成致管腔狭窄。
锁骨下动脉的血管是支配上肢的,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多由无名动脉或锁骨下动脉近端严重狭窄或闭塞,发生椎动脉压力下降,血液反流,而对侧椎动脉供给脑部的血液部分被盗取,血液经对侧椎动脉→基底动脉→病侧椎动脉至病侧锁骨下动脉及其分支,这时上肢就会有血了,而脑子这时又会缺血,从而产生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症状 。
此类病人往往可引起VBI(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缺血发作):头晕、晕厥、枕部头痛;也可有晕厥发作或跌倒发作,患侧上肢活动后出现手臂麻木和刺痛,查体时可发现双侧血压不等(>20mmHg)和脉搏强度不等,患侧桡动脉脉搏无力或触不到脉搏、患侧皮温低、血压低,患侧锁骨下血管杂音,主动脉弓DSA(血管减影血管造影)造影可以明确诊断。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治疗依据每个病人的病情而定。症状轻的一般不需治疗,只需注意加强上肢运动,强度和幅度要适宜,运动时间不宜过长,睡眠时枕头宜低;如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等疾病,要积极治疗原发病,防止病情发展;对于反复发作者,则应采取动脉内膜切除术或动脉搭桥手术,目前多以介入球囊扩张病变处血管并支架置入术的方法来治疗。上述两例病人支架置入后症状即明显缓解,双上肢血压差达到正常范围,患侧上肢麻木刺痛感消失,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缺血发作症状明显减轻,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颈部血管超声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具有廉价、直观、快速、准确的优点,能很好地明确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病因、病变部位、病变程度、狭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