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精湛技术 > 直肠总“脱轨”?肛肠科这项微创术让直肠“躺平归位”

直肠总“脱轨”?肛肠科这项微创术让直肠“躺平归位”

发布于:2025-04-02 09:30   文字:【大】【中】【小】

    直肠还能“离家出走”?50岁的朱先生就经历了这样的“难言之隐”——直肠脱垂!近日,被直肠脱垂折磨了近40年的朱先生,通过腹腔镜直肠悬吊术,使直肠“一键归位”,顽疾解除。
   时间追溯到40年前,朱先生10岁时,出现排便间断性肛门肿物突出,便后可自行回纳肛门内,被诊断为直肠脱垂,俗称“脱肛”。为此,朱先生四处求医,在漫长的求医过程中,他也尝试过一些保守治疗的方法,比如药物治疗和一些康复训练,但效果都不理想。直肠脱垂的痛苦就像一个沉重的包袱,压的他喘不过气来。
    偶然机会听说定州市人民医院肛肠科治疗直肠脱垂效果挺好,朱先生来到我院肛肠科就诊。医生胡金接诊了朱先生,经查体及问诊,建议他接受手术治疗。
    直肠脱垂的手术主要治疗手段,分为经肛门手术和经腹腔镜直肠悬吊术,经肛门手术存在术后肛门下坠不适感及高复发风险,而腹腔镜直肠悬吊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修补效果确切等优点。该手术使用修补补片,将下垂的直肠固定到正常位置,进而有效解决直肠脱垂问题。手术过程中,医生能够清晰地观察到腹腔内的解剖结构,精准地进行操作,大大降低了手术风险。


 

   完善术前准备,科主任王永彬、胡医生等医护人员为其实施了腹腔镜直肠悬吊术,在腹腔镜下,先将直肠游离,将补片固定于骶骨胛,将直肠两侧系膜缝合固定于补片,修补并抬高盆底,手术顺利结束。
    术后,朱先生第1天即可开始进食,大便自解通畅,控便能力良好。随访手术效果良好。

直肠脱垂分类

    一型:不完全性直肠脱垂,表现为直肠粘膜层脱出肛外,脱出物呈半球形,表面可见以直肠腔为中心的环状黏膜沟。   
    二型:完全性直肠脱垂,脱出的直肠为圆锥形,脱出部分可以直肠腔为中心,呈同心圆排列的黏膜环形沟。二型根据脱垂程度可分为以下三度:    
    I度脱垂:为直肠粘膜脱出,脱出物呈淡红色,长3-5cm,触之柔软,无弹性,不易出血,便后可自行回纳。     
    II度脱垂:为直肠全层脱出,脱出物长5-10cm,呈圆锥状,淡红色,表面为环形而有层次的粘膜皱襞,触之较厚,有弹性,肛门松弛,便后有时需用手回复 。   
    III度脱垂:直肠及部分乙状结肠脱出,长达10cm以上,呈圆柱形,触之很厚,肛门松弛无力。
 

临床症状

 

    脱出:这是肛门直肠脱垂的主要症状,早期排便时直肠粘膜脱出,便后自行复位;随着病情的发展,直肠周围支撑组织逐渐减弱,日久失治,直肠全层或部分乙状结肠突出,甚至咳嗽、负重、行路、下蹲时也会脱出,而且不易复位,需要用手推回或卧床休息后,方能复位。
   出血:一般无出血症状,偶尔大便干燥时,擦伤粘膜有滴血,粪便带血或手纸拭擦时有血,但出血量较少。
   潮湿:部分患友由于肛门括约肌松弛,收缩无力,常有粘液自肛门溢出,以致有潮湿感。或因其脱出,没有及时复位,直肠粘膜充血、水肿或糜烂,粘液刺激肛周皮肤而引起搔痒。
    坠胀:由于粘膜下脱,引起直肠或结肠套叠,压迫肛门部,产生坠胀,有的还感觉臀部和腰骶部坠胀
    嵌顿:大便时,肛门直肠脱出未能及时复位,时间稍长,局部静脉回流受阻,因而发炎肿胀,并导致嵌顿。这时,粘膜由红色逐渐变成暗红色,甚至出现表浅粘膜糜烂坏死、或脱垂肠段因肛门括约肌收缩而绞窄坏死。患友症状亦随之由局部反应发展到全身,出现体温上升,食欲减退,小便困难,大便于结,疼痛坠胀加剧,坐卧不安,甚者发生肠梗阻症状。 

| 医院简介| 联系方式|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