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精湛技术 > “拆弹”新利器!颅内血流导向装置治疗复杂性脑动脉瘤

“拆弹”新利器!颅内血流导向装置治疗复杂性脑动脉瘤

发布于:2025-04-12 09:21   文字:【大】【中】【小】
颅内动脉瘤被称为
人体内的“不定时炸弹”
一旦破裂出血
所引起的高致残率
常常会给整个家庭
带来沉重的打击
 
    近日,我院神经外一科顺利完成多例颅内血流导向装置植入术,为复杂性脑动脉瘤患者成功“拆除”炸弹。此次手术的成功实施,是我院在神经外科领域的新突破,为复杂性脑动脉瘤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70岁的辛阿姨在他院被诊断为右侧颈内动脉床突段动脉瘤,医生告诉她,如果动脉瘤不慎破裂将会危及生命。为求进一步治疗,辛阿姨来到我院神经外一科,医生张胜利接诊了辛阿姨。

 

    经进一步辅助检查发现,辛阿姨颅内存在两处动脉瘤,分别是右侧后交通动脉瘤和右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
   经科室讨论,考虑到颅内动脉瘤的多发情况,以及瘤颈远、近端载瘤动脉上分支血管功能十分重要,建议采用“血流导向装置植入术”替代传统的“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来拆除这两处“不定时炸弹”。


 

    经过与辛阿姨及家属充分沟通并征得同意后,手术如约进行。术中,科主任王哲,医生张胜利、薛佳星凭借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成功地将颅内血流导向装置植入颅内预定位置。术后血管CT显示密网支架打开充分,贴壁良好。
   颅内血流导向装置是近年来神经介入医生的“新武器”。它通过高金属覆盖率和高网孔密度的设计,对局部血流进行导向,将载瘤动脉向动脉瘤内的冲击血流导向远端正常血管,减少局部血流对动脉瘤的冲击。这种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有助于动脉瘤内的血液滞留和血栓形成,进而实现动脉瘤的闭塞和载瘤动脉修复。适用于传统治疗难度高的复杂动脉瘤,如巨大型动脉瘤、血泡样动脉瘤、多发动脉瘤等。
   与传统栓塞术相比,治疗方式革新了传统的治疗理念,由“填塞”转变成了“重塑”,术后复发率显著低于传统栓塞术。多数患者术后半年复查显示动脉瘤完全消失,血管形态就能恢复正常。

   为了让颅内血流导向装置植入术尽快在我院“落地生根”,我院神经外科医护人员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前往上级医院神经介入中心学习、开展“医联体”协作、请上级专家驻点帮扶等形式,将该技术引入我院,并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等大型医疗设备的助力加持下手术顺利开展,同时,国家集采政策大幅降价让这项技术更加惠及于民。目前,我院已经为数十名复杂性脑动脉瘤患者解除顽疾。
| 医院简介| 联系方式|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