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关节炎是一种好发于中年以后的关节炎,又称骨关节病、退行性关节病和增生性关节炎。是以关节软骨的变性、破坏及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病。本病的发生与衰老、肥胖、炎症、创伤、关节的过度使用、代谢及遗传等因素有关。
骨关节炎在中年以后多发,女性多于男性,4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约为10-17%,60岁以上为50%,而75岁以上则高达80%,是中老年人群致残的主要原因。
一、常见症状和体征
本病好发于膝、髋、手(远端之间关节、第一腕掌关节)、足(第一跖趾关节、足跟)、脊柱(颈椎及腰椎)等负重或活动较多的关节。
1、关节疼痛及压痛:是最主要的症状。负重关节及双手最易受累。早期轻或中度间断性隐痛,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好转;后期为持续性疼痛,或活动受限。关节局部可有压痛,在伴有关节肿胀时尤为明显。疼痛在阴冷、潮湿和雨天会加重。
2、关节肿大:早期为关节周围局限性肿胀,随着病情发展,可有关节弥漫性肿胀、滑囊增厚或关节积液。后期可在关节部位触及骨赘。
3、晨僵:患者可出现晨起或关节静止一段时间后僵硬感,活动后可缓解,晨僵时间较短,持续5-15分钟不等,一般不超过30分钟。
4、关节摩擦音(感):多见于膝关节。由于软骨破坏、关节表面粗糙,出现关节活动时骨摩擦音(感)。
5、关节活动受限:由于关节肿痛,活动减少,肌肉萎缩,软组织痉挛等引起关节无力,活动受限。早期表现为关节活动不灵,以后关节活动范围减小。还可因关节内游离体或软骨碎片出现活动时的“绞锁”现象。
二、辅助检查
主要选择影像学检查,不仅可以帮助确诊骨关节炎,而且有助于评估关节损伤的严重程度,评价疾病进展性和治疗反应,及早发现疾病或相关的并发症。其中,X线检查是常规检查,能发现骨赘、关节间隙变窄、关节变形及半脱位。另外,超声检查有助于检测关节渗出、滑膜增殖、骨赘等。实验室检查可出现CRP、ESR等轻度升高。
三、治疗
目的在于缓解疼痛、阻止和延缓疾病的进展、保护关节功能、改善生活质量。因此,骨关节炎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性治疗,包括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和外科治疗。
非药物治疗包括患者的教育、功能锻炼、拐杖、护膝、控制饮食、减轻体重及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等。
药物治疗包括控制症状的药物和改善病情的药物及软骨保护剂。前者有解热镇痛药、非甾体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等。后者主要为氨基葡萄糖类、透明质酸、双醋瑞因、双膦酸盐等。
在内科治疗无效,并出现严重关节功能障碍时,为提高生活质量,可考虑外科治疗,包括关节镜摘除游离体、关节清创术、关节置换术等。
总之,骨关节炎的诊断治疗是一个综合、长期的过程,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进行功能锻炼、药物治疗,才能更好地保护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