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方便就诊,提高就诊效率,患者应在就诊前做好充分准备。简单地说就是“备、说、听、问”四步法。
备
找医生看病是关系到患者自身健康的大事,就诊前应该有充分准备。
一、备精神:一旦患上疾病,既不能漠然置之,也不能背负过重的负担,应该用平常心看待。
二、备资料:就诊时,一定要准备好以往做过的检查结果及病历资料。最好能按时间顺序排列起来,以便医生快速了解病情,也可避免重复检查。
三、备药物:对于一些慢性病患者,应将正在服用的所有药品,列出一张清单。如果还服用一些营养补品,也应该带上完整的药袋或包装盒供医生参考。不能只说“某个小白药片”这么模糊的概念。另外,有些药物可遮掩症状,除非病情紧急,一般在就诊前不宜乱用药,特别是镇痛药、解热药、降压药、镇静安眠药等。
四、备仪态:就诊前尽量不化妆,特别是不能浓妆艳抹。因为化妆品可能掩盖本来的肤色,对诊断贫血等十分不利。看病前还应注意不要剧烈运动、饱食、情绪过于激动、大量饮酒或吸烟,这些因素均可引起心跳加快、血压波动,给某些疾病确诊造成一定困难。另外,由于医生常要进行体格检查,必要时还要采血或仪器检查。因此,不要穿紧身或复杂的衣服,以便检查。
五、备时机:通常来讲,任何时间去看病都可以,但最好在症状最明显的时候去医院,比如有时皮疹只在下午出现,那就应该在出现皮疹的时候再来就诊。如果是慢性病,只需开药等,则可以在下午患者少的时候就诊。如非紧急情况,尽量不要到急诊就诊,因为大量非急性患者占用急诊资源,必然会影响真正的急诊患者就诊。
说
告诉医生你的感受。
一、说真相:俗话说,病不忌医。向医生讲述病情时,应实事求是,既不隐瞒也不夸大。虚假的病史可将医生的思路引向歧途,容易做出错误的诊断,进而导致错误的治疗。
二、说重点:说出导致这次前来就诊的最主要原因。比如,某人常有一些不舒服,但通常并不去医院就诊,只有当某一症状变得十分明显时,才会到医院。因此不要指望一次看病就解决全部问题,而是应避轻就重地说出最想解决的问题。
三、说清楚:说清楚是指患者在医生询问症状出现的时间、位置、性质、数量等问题时,给予医生比较肯定、一致的回答。比如,一位咯血的患者在向医生陈述时,时而说自己咯出的是血块,时而说是血丝,时而又成了呕吐出血块等,这会导致医生诊断困难。
听
听清楚医生的问题。
患者一定要听清医生的问题和要求再做回答。对于医生的问题有任何不明白,应该提出来,请医生再次说明,别怕医生嫌麻烦。
问
患者要主动询问自己所关心的事情。
患者应学会向医生提问,做好与医生的沟通。建议事先列一张问题清单,可以避免因匆忙而忘记要问什么,也可节省思考时间。
以下问题可供就诊患者参考:
我得了什么病?病因是什么?
检查的意义及程序?检查前、中、后应注意的事项?
什么时间可以知道结果?得到结果后应该怎么办?
该病如何治疗?
为什么要吃这个药?这个药应如何吃?如何才知道有没有效?有什么副作用?要吃多久?
多长时间会好些?这次开的药吃完后怎么办?如果吃药后感觉不好该怎么办?
是否还有其他可行的治疗方式?以后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事项?如何预防再发生?
链接
抓住就诊黄金三分钟
目前,很多医院,特别是大医院就诊患者很多,每位患者的门诊就诊时间往往仅三分钟左右,病情复杂者可能会有十分钟或以上。医生面临的门诊压力非常大,请一定学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最有价值的信息告诉医生。
第一,陈述病史要有重点和顺序。一般而言,“某种不适出现多长时间”是医生最习惯的开头方式。患者首先要把对自己影响最大的问题说出来,然后按照时间顺序进行重点叙述(病历及影像资料也要按顺序排放),暂时无需陈述细节,例如“饭量减半”就够,而无需介绍具体食物。医生看病历、影像资料时请安静等待,不要急于诉说,以免打断医生的思路,安静等候医生提问。此时,医生问的问题往往都是疾病诊治的关键点。
第二,仔细倾听医生建议后再发问。每位患者都从自身角度出发急于发问,但医生往往看过成百上千的病例,每种疾病都有自己的基本特点及规律,医生的解释往往符合大多数规律,很可能不符合您的具体情况,而且医生要把专业复杂的病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也需要花时间组织,如果未听明白,请待医生说完再发问。患者在全部理解医生的建议解释后,如果仍有不明白之处可以再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