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健康宣教 >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我院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我院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

发布于:2025-03-27 09:00   文字:【大】【中】【小】
    2025年3月24日是第30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今年的主题是“全面行动 、全力投入,全民参与、终结结核”。当日,我院与市疾控中心联合开展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主题义诊宣教活动。
    活动现场,医务人员为咨询人群提供了查体、问诊,免费测量血压等诊疗服务,同时还通过悬挂条幅、发放科普资料等形式,向过往群众普及结核病的危害、传播途径、临床表现、预防措施等内容。
   在院内,我院感染性疾病科医护人员为住院患友及家属进行了《肺结核病科普小知识》讲座。医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讲解了结核病的防治知识,鼓励患友积极配合治疗,尽早康复。
    本次活动不仅为群众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健康服务,也进一步提升了群众对结核病的认知和防治意识。让我们共同努力,全面行动、全力投入、全民参与,为实现终结结核病的目标而奋斗!
科普一下
    一、什么是肺结核病?
    肺结核(Tuberculosis,简称TB)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引起的传染病,主要影响肺部,但也可能侵犯身体的其他部位。
    1.传播途径肺结核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当患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会释放出含有结核菌的飞沫,被他人吸入后可能感染。
    2.常见症状肺结核最常见的症状就是咳嗽、咳痰,如果这些症状持续两周以上,就应该高度怀疑得了肺结核。此外肺结核还会伴有痰中带血、低烧、夜间盗汗、胸痛、体重减轻等症状。
    3.治疗诊断
   肺结核化学治疗原则为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常用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此外,治疗过程中应实施全程督导化学治疗(DOTS)管理策略。肺结核诊断通常包括:痰液检查、胸部X光、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和血液检测(如γ-干扰素释放试验)。
    二、怀疑患肺结核了怎么办?
    如果出现咳嗽咳痰超过2周一直不见好,应该尽早到结核病定点医院就诊。如果确诊了肺结核,应该积极接受治疗。肺结核化学药物的治疗周期一般为六个月到一年,其目标不仅是杀菌和防止耐药性的产生,还包括最终灭菌、防止和杜绝复发。
    三、肺结核高危人群
    1.肺结核密切接触者。与确诊结核患者共同居住的家庭成员和同一空间的同事、同学,相比其他人发病风险更高。
    2.65岁及以上老年群体。由于组织器官功能的退化,基础病增多,成为了结核病的易感人群。
    3.基础病患者。例如HIV感染者,糖尿病人群的并发肺结核的几率是普通人的3~6倍。
    4.学校人群。学校人员密集,易发生聚集,学生处于青春期,学习压力大,缺乏锻炼,免疫力下降,易感染结核杆菌。
    5.免疫抑制剂治疗者。这类患者免疫系统紊乱,结核菌感染风险较大。
    四、日常预防肺结核1、提高自身免疫力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加强体育锻炼,合理饮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增强自身免疫力。2、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外出时佩戴口罩。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纸巾捂住口鼻,避免飞沫传播。不随地吐痰,痰液要进行妥善处理。3、规范接种疫苗卡介苗是预防儿童重症肺结核和结核性脑膜炎的有效手段,但卡介苗对成人肺结核的预防效果有限。
    结语:肺结核是一种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但通过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是可以控制和治愈的,如果出现相关症状,应尽早就医。

| 医院简介| 联系方式|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