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第一季度 “优质服务标兵”评选活动经过科室推荐、支部初选、社会公众评价及评委会评选等环节后,5月初,评选结果揭晓。医保科张珈源、新生儿科齐强、儿科陈素哲、胸心外科孙海莲、检验科朱瑞宗、后勤物资科侯大伟,获评我院2016年第一季度“优质服务标兵”。
张珈源
参评宣言: 我是张珈源,29岁,中共党员,医保科科员。在医保科这个平凡而又重要的岗位上工作5年以来,我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各项学习活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认真负责,周到服务,任劳任怨,甘于奉献,怀着一颗滚烫的心,为医院的建设发展作贡献,为广大患者提供满意的服务。
享受无法替代的快乐
张珈源今年29岁,是一名共产党员,已经在医保科即报服务窗口的岗位上工作了整整5年。
医保报销关乎每一位患者的切身利益,每天都有许多患者或患者家属前来办理报销或询问医保政策和报销步骤,工作琐碎又繁忙,张珈源并没有因此产生厌烦情绪,而是始终用得体的微笑,热情的态度,为每位患客提供贴心细致的服务。
前来报销或咨询的人不是患者本人,就是大病初愈的患者的亲人,难免情绪不高,心存疑虑,态度不好。每当遇到这种情况,张珈源都是用真诚宽容的微笑、恰当到位的解释、准确快速的办理,来赢得患者和患者家属的信任与理解。
有一次,一位身患癌症的老大爷独自前来报销,经张珈源审核,报销手续并不完备。张珈源耐心地向老大爷告知所缺的资料如何补齐,但是老大爷还是一脸无助和迷茫地看着他。看到老大爷的身体非常虚弱,张珈源赶紧走到窗口外边,把老大爷搀扶到等候区的座位上,对他说:“您在这坐会儿,我替您去办吧!”当张珈源把报销款交到老大爷手里时,老大爷高兴地笑了,而张珈源也对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价值有了更深的理解。
张珈源说:“在日复一日为患者服务的过程中,虽然我付出了很多,但我收获的更多,不仅仅收获了患客的尊重和感激,还收获了因帮助他人而得到的无法替代的快乐。”
齐强
参评宣言:我是齐强,36岁,中共党员,新生儿科医疗主管。作为一名新生儿科的医生,我用仔细、认真的诊疗筑起了宝宝们的温床,用温和、轻柔的呵护把宝宝们带入甜美的梦乡。我会像对待养育我的父母和传授我知识的老师一样尊重我的每一位小病人,用自己的无私大爱不遗余力地帮助孩子们战胜病魔、健康成长。
用爱心为患儿营造一片生命的绿洲
齐强是新生儿科的医疗主管。作为一名新生儿科的医生,面对一个个脆弱的小生命,他要求自己既要具备医生应有的冷静与坚定,又要拥有母亲般的温柔与博爱。他在工作中用仔细、认真的诊疗筑起宝宝们的温床;用温暖、轻柔的呵护把宝宝们带入甜美的梦乡;用无私大爱为一个个幼小的生命遮风挡雨。
今年2月份,一名孕周30周、体重仅为1250克的早产儿被送到了齐强手中。
治疗这样的小患者面临的风险很大。接下来的20多天,齐强为孩子的救治几乎投入了全部精力,只要没有其他紧急情况,他就会守在孩子的身边,仔细观察孩子的各种变化,用心呵护着这个小生命。在齐强及其他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孩子的情况一天天好转,第一天只吃了3ml的奶,第2天吃了8ml、第3天吃了10ml……随着孩子进食量的增加,体重也在一天天增加,齐强紧皱的眉头也逐渐舒展开来,脸上露出了满足和开心的笑容。
经过20多个日日夜夜的精心治疗和守护,孩子的体重从1250克增加到了1750克,一条幼小的生命获救了。面对孩子家长的感谢,“不用谢,都是我们应该做的”,齐强一句简简单单的答复饱含了一名医生对职业价值的全部理解。
齐强总是说:“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面对病魔,我们不是万能的,但尽量多给患者提供一些有用的帮助是可能的。”
陈素哲
参评宣言:我是陈素哲,39岁,儿科副主任医师,九三学社成员。毕业至今,我已经在儿科工作了13年。在实际诊疗工作中,我时刻牢记“健康所系 性命相托”的神圣使命,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真诚热情地对待每一位小患者,让他们(她们)哭哭啼啼来院,高高兴兴离院。
心存医者爱 小事见真情
儿科又俗称“哑科”,患儿不会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给医生的诊断造成一定难度。这就要求医生一定要细心观察、详细查体,再加上必要的辅助检查,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进而进行对症治疗。陈素哲是一名儿科医生,经过多年的锤炼,她已经非常熟练地掌握了这些技巧。
曾经有一次,一对老年夫妇抱着一个精神蔫蔫的孩子来院就诊。问诊的时候,老人只是反反复复地说:“下午吃过在大集上买的草莓后就老是吐,喝点水都吐,准是草莓有毒,我下来找他去。”
这样的情况,陈素哲经常见到。她一边给孩子查体,一边耐心地问老人:“你们吃过草莓吗,你们有不舒服的地方吗?”老大娘想了想说:“我也吃了几个,没事呀。”
陈素哲根据孩子的病症,又仔细摸过孩子的肚子,她觉得并不像中毒的迹象,而是怀疑孩子得了“肠套叠”。
她向老俩口反复解释了孩子的病情,并让他们带孩子做一个腹部彩超检查,再给孩子灌灌肠,接下来再对疾病进行确诊。老俩口半信半疑、不太情愿地带着孩子做了检查。
灌肠的结果是血便,结合彩超检查,孩子最终被确诊为“肠套叠”,需转入相关科室进一步治疗。临走时老人对陈素哲非常感激,再三说:“你这个医生有水平,你这个医生有水平。”
孙海莲
参评宣言:我是孙海莲,31岁,胸心外科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岗位已经工作8年。在护理工作中,我用心工作,热情服务,对患者做到细心、精心、耐心、诚心、贴心,以精湛的护理技术为基础,以优质的护理服务为载体,全心全意为患客服务,真正实现生活护理到位,治疗护理安全,心理护理主动,让每一位患者切实体会到优质放心的护理服务。
生命所托 爱心相随
孙海莲是胸心外科的一名护士。胸心外科主要收治食道癌、肺癌等胸部手术患者和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患者的手术创伤较大,术后并发症较多,护理任务非常繁重。
已经在临床护理岗位工作了8年的孙海莲,深知护理工作对患者康复的重要性,她要求自己全身心投入护理工作,真正做到生活护理到位,治疗护理安全,心理护理主动,让每一位患者得到安全放心的护理服务。
去年12月份的一个晚上,一位出院后的食管癌术后患者在家中突发重度腹泻,家人将她紧急送回胸心外科治疗。孙海莲当时值夜班,她和值班医生密切配合,马上为患者实施静脉补液、保护胃黏膜等对症治疗。
为了防止患者出现意外情况,孙海莲每隔一段时间就到病房巡视这个患者的情况,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耐心安抚患者,缓解患者的过度紧张情绪。
经过一晚上的精心治疗和细心护理,患者明显好转。看着忙乎了整整一个晚上的孙海莲,患者及家属十分感激,再三说:“让你忙了整整一宿,真过意不去,太感谢你啦!”
这样的事情,对于孙海莲来说已经司空见惯,只要患者能转危为安,孙海莲觉得自己所有的辛勤付出都是值得的。孙海莲说:“我非常热爱护理工作,这是一份让人很有成就感的工作。因为在护理病人的过程中,可以亲身见证生命的奇迹,也可以实现涓涓爱心的传递。”
朱瑞宗
参评宣言:我是朱瑞宗,41岁,检验科诊疗主管,中共党员。从事检验工作已经17年,在工作中努力做到:围绕“一个中心”,即以患者为中心,提供快捷、准确的检验结果。做好“二个告知”,即告知患者检验项目,告知患者检验目的,以赢得患者配合。做到“多说三句话”,即采血前多说一句安慰的话,让患者消除紧张情绪;留标本前多说一句说明的话,让患者一次完成;取结果时多说一句解释的话,让患者明白检验结果。
用心为患者的诊疗提供可靠的检验数据
朱瑞宗是检验科的诊疗主管,从事检验工作已经17年。他始终把检验质量摆在首位,用心为患者的诊疗提供快捷、准确的检验报告。时刻都不能疏忽、不能放松是他雷打不动坚持的工作信条。
去年夏天的一个上午,朱瑞宗在审核检验报告时发现,一份刚住院患者的急诊血样检测报告有些异常。该患者血糖检测结果是4.2mmol/L,属于正常范围,但医生的诊断却是糖尿病患者经常出现的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
正在这个时候,肾内内分泌科的医生打来电话催问该患者的化验结果,并在电话中说该患者是一位老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在地里干活时晕倒。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和血气分析数据,医生判断患者为“酮症酸中毒”,已准备好胰岛素,只要化验结果一出来就立即给患者用药。
患者仍处于昏迷状态,医生和家属都很焦急,朱瑞宗感到压力很大。放下电话,他赶紧查看了分析仪、试剂及样本的状态。确认正常后,他立即用仪器法和手工法同时重新检测了该患者的血糖,结果手工法和仪器法检测的数据一致。朱瑞宗马上又与肾内内分泌科的医生进行了沟通,排除了药物等干扰血糖测定的因素,说明结果确实没问题,同时再次给患者抽血做了复查。
为了弄清事情的真相,他又去病房看望患者,进一步了解具体情况。这时患者经过治疗,已经恢复清醒,正在吃饭。经过询问,才得知该患者长期服用降糖药,血糖控制得很好,所以才出现患者虽然是老糖友,血糖化验值却在正常范围的情况。患者主要因为上午劳动时间太长,加上太阳曝晒,又热又累,才晕倒的。肾内内分泌科的医生根据朱瑞宗提供的检测结果,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及时修改了诊断并调整了治疗方案,患者得到了妥善的救治。
在工作中,类似这样的特殊情况还有很多,每次朱瑞宗都要弄个水落石出才肯罢休。为患者的诊疗提供准确可靠的检验数据是朱瑞宗最大的心愿。
侯大伟
参评宣言:我是侯大伟,39岁,中共党员,后勤物资科保管员,在此岗位已经工作5年。在实际工作中,我努力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确保临床一线需要。为每一个科室提供满意的后勤保障是我最大的心愿。
快乐地走在送货路上
侯大伟今年39岁,是一名共产党员,在后勤物资科已经工作了五年。他是一名复员军人,在来院工作之前,就在部队从事后勤保障工作,并多次获得嘉奖。
到医院后,侯大伟把在部队养成的良好作风带到了医院的工作中。他以一名优秀党员和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热情规范的优质服务,在后勤物资科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科室的领导和同事都称赞侯大伟是一位爱岗敬业、作风扎实的好员工。
后勤物资科的工作不仅仅是入入库、管管库、出出库那么简单。为了支持临床一线的工作,他们还要给各科室送货上门。为了保障一线科室的需要,侯大伟无论天寒酷暑、下雨下雪,只要接到电话,准能保证按时按量将所需物品送达所需科室。
临床科室的护士们都很忙,为了减轻她们的负担,侯大伟总是送货上门后,还主动帮助科里的护士把所有物品搬运到库房里。
侯大伟还是一个爱思考、爱钻研的人。在兄弟科室的帮助下,他对原有送货车进行了大胆改造。改造后的送货车不仅省时省力,而且装载量整整提高了一半,工作效率大为提升。
虽然从事的是后勤保障工作,但是侯大伟从不觉得单调乏味,而是乐在其中。他认为为临床科室服好务,也就是间接地为患者提供了优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