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人民医院,有一支特殊的队伍———“绿衣天使”,平均年龄不到33岁的他们是医院里的特种兵,每时每刻倾尽全力从死神手中抢夺生命。这里就是重症医学科。
坚守岗位初心致远
“你挺着个大肚子上班不累?不担心身体,家里人能放心?”在重症监护室内,怀有36周身孕的李静华与同事们一起忙碌着。由于高强度的工作,从孕期到现在只长了20斤,宝宝的营养不达标。左手上贴着的胶布,是她利用中午休息时间输营养液后留下的。科室负责人多次让她休假回家休息,李静华医生总说没关系,自己没那么娇气,病人需要她。
“很多人都常常劝我,调到清闲点的科室,但穿上这身衣服,我就是一名医生,就没有了孕妇的角色。说不累那是假的,但想到还等着我的病患,他们离不开我啊。”怀孕后的李静华一如既往地忙,每天中午12时下班,回家匆匆吃个午饭,下午1时要赶到科室。为了宝宝现在只能利用中午休息时间输液。“家人看到我每天这么忙,也不忍心,他们提出让我请假,在家休息。可是我一休假,同事们就会更辛苦,我就坚持坚持吧。再说了,我们重症监护室是个大家庭,姐妹们很关心我、照顾我,重活都帮我干了。”李静华说。
“像李静华这样坚守在岗位的‘准妈妈’医护人员还有很多,她们本可以让家人陪伴左右、准备待产,但她们却没有请假保胎、没有申请调离岗位,每天面带微笑穿梭在病房,为患者送去温馨、周到的护理服务。这些身怀六甲的天使们用奉献和爱心诠释‘最美准妈妈’的风采,成为我们科室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重症医学科主任马轶坡说。
医德立身守望生命
4月23日凌晨1时,一名42岁男性患者因脑干出血昏迷不醒,被送到了人民医院。由于患者病情较重,家属拉着医生的手说:“只要医院医治,无论什么结果都能接受。”在医护人员的救治下,患者病情基本稳定。4月28日,在与患者家属沟通病情,并确定患者呼吸及参数、营养状态均达标的情况下,患者第一次脱离呼吸机,自主呼吸。这一次,让患者家属看到了希望。经过重症监护室护士们20多天的精心护理,患者已经可以脱离呼吸机自主呼吸。当患者一双儿女看望患者时,激动的拉着医护人员的手连声说着感谢,并从包里拿出3000元,塞到当值医生李静华手里,转身跑走了。李静华马上把钱给病人交了住院费。“每一个病人我们都当自己的亲人在照顾,这是我们的工作,更是我们的职责。”马轶坡说。
无私奉献传递爱心
重症监护室的病人,经常有开通绿色通道收入院的“三无”人员,医护人员对他们进行着无微不至的照顾。隆冬时节,120急救中心把一位“三无”流浪人员送到了重症监护室。患者来时处于休克状态,四肢湿冷,体温极低,呼吸困难。蓬头垢面的她,身上仅仅裹着一件破烂的棉袄,散发出阵阵难闻的气味。 医护人员立即为患者实施了心电监护,气管插管接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升压及行床旁血液滤过,并为她盖上了厚厚的棉被。但由于天气寒冷,患者长时间呆在室外,体温迟迟不见上升,这可急坏了主治医生王建宾。王建宾立即自掏腰包,买来了两个暖水袋,装上热水,放在患者的脚底。王建宾不知给热水袋换了多少次热水,患者的体温才渐渐恢复了正常。护士们没有一个嫌弃患者身上刺鼻的气味,主动打来一盆盆热水,细心为患者擦拭身上的污垢,并为她修剪指甲,翻身拍背。经过医护人员两天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不仅患者的病情得以控制,患者面貌也“焕然一新”。
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医护团队,这支30多人的队伍经历了无数的生死考验,赢得了病人和社会的尊重。他们是生命的见证者,是健康的守护神。性命相托,永不言弃,为的就是那一份沉甸甸的、神圣的职责。
转自:《定州日报》2018年5月22日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