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各大影院上映的《我不是药神》再一次刷新了票房纪录,徐峥凭借戏里的精彩演出,再一次博得了观众的眼球,在诙谐幽默的同时,从犀利的角度向大家演绎了一群慢粒白血病患者在寻求生死的道路上苦苦挣扎的故事。
而剧中有这样一个片段,一位老奶拉着警察的手说:“4万一瓶的药,我用了四年,花光了所有的积蓄,房子没了,家人被我吃垮了……”简短的几句话,戳中了不少观众的泪点。而影片中提到的疾病,就是被称之为血癌的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那么得了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就真的毫无办法了吗?现在就请61岁的秦大爷 “现身说法”,向我们讲述他的抗癌之路。
今年年初,我左侧腹部总是断断续续疼痛,这样的症状持续了将近3个月,自行口服药物丝毫不见减轻,于是,我决定到市人民医院就诊。3月20日,我来到消化内科门诊,医生为我开具了化验等辅助检查。很快,化验结果出来了,医生看过我的化验单后,建议我去血液内科就诊。在血液内科门诊,孙少勤主任看过化验单告诉我,我的白细胞异常升高,建议我住院治疗。住院后,我又接受了上腹部CT检查,结果显示脾脏明显增大。
结合之前的检查结果,孙主任说,我可能患上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要想确诊还需要进一步做骨髓象、染色体、基因检测。我感到非常吃惊,孙主任安慰我说:“你不用过分担心,现在疾病可能处于慢性期,如果积极配合治疗,希望是很大的。”当天下午,我就接受了骨髓象及染色体基因检测,3天后检查结果出来了,我真的患上了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从此,我开始了抗癌历程。3月24日,我接受了口服靶向药物治疗。7天后,复查血常规显示,我的白细胞值下降,脾脏缩小、腹部疼痛减轻。“你对药物很敏感,治疗效果很好,可以出院回家了,但出院后要继续口服靶向药物,并定期门诊复查,切记一定要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孙主任微笑着告诉我。
现在,我的病控制得一直很好,生活又恢复到了得病前。
我吃的相关靶向药已经纳入了医保范畴,而且最近国家对进口抗癌药物实施了零关税,让咱们这样普通家庭的患者都能吃得起药,看得起病。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简称“慢粒”)是一种影响血液及骨髓的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其特点是产生大量不成熟的白细胞,在骨髓内聚集,抑制骨髓的正常造血;并且通过血液在全身扩散,导致病人出现贫血、出血、感染及器官浸润等表现。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通常起病比较缓慢,初期没有症状,尤其在早期(慢性期)。随着疾病的进展,白血病细胞破坏骨髓正常造血功能,浸润器官,引起各种明显的症状。常见有:
1. 贫血:表现为乏力、头晕、面色苍白或活动后心慌等;
2. 消瘦,盗汗,月经不规则等;
3. 进行性脾脏肿大;
4. 反复感染:如肺炎等,主要由于缺少正常的中性粒细胞;
5. 出血倾向:皮肤黏膜出血、牙龈出血等;
而且,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根据病情可分为三个期:慢性期、加速期和急变期。绝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处于慢性期。各期表现不同,预后不同,治疗方法也不一样。
慢性期
外周血及骨髓原始细胞<10%,且未达到加速期及急变期标准。
加速期
1. 外周血或骨髓原始细胞10%–19% 。
2. 外周血嗜碱性粒细胞 ≥20%。
3. 不明原因的持续血小板减少或增高。
4. 出现白血病细胞克隆进化的细胞遗传学异常。
5. 进行性脾脏肿大或白细胞增高。
急变期
1. 外周血或骨髓原始细胞≥20%;
2. 骨髓外原始细胞浸润;
3. 骨髓活检原始细胞聚集。
那我们是怎么治疗的呢?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方案基于疾病的分期、危险度分层、年龄和身体状况等综合分析选择。
我院血液内科自建科以来,诊治了数十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均取得了显著疗效,大多数病人可以在家服药,定期复查,能正常生活、工作、结婚生子。
孙主任建议:及时就诊,早期诊断;准确分期和危险度评估;正确选择治疗方案;定期随访监测,及时调整治疗;做好患者宣教,按时服药,不随意停药。